您所在的位置: > 主页 > 安徽热线 > 资讯 > 正文
姚淑先中草药栽培,姚淑先银耳产业第五次技术突破获全面推广来源: 日期:2020-04-20 08:55:04  阅读:-

    姚淑先中草药栽培,姚淑先银耳产业第五次技术突破获全面推广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银耳之乡”,古田银耳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全县银耳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银耳产业有今日的辉煌可从食用菌之父姚淑先先生突破人工栽培技术追溯起。

      我国银耳栽培历史:

      银耳原为野生,上世纪四十年代杨新美开始人工栽培试验,首次获得担孢子银耳纯菌种,并进行段木接种,这是最早的银耳人工栽培技术。1959年,上海市农科院陈梅朋教授获得银耳和香灰菌混合纯种,并以此纯种进行段木栽培试验亦成功长出银耳,实现了全国银耳产量由二十吨增到二百吨以上的首次突破。

      1963年以后全国各地普遍采用三明真菌研究所制作的银耳菌种进行段木栽培,但均面临着单产低,总产量不高的问题。1977年,姚淑先采用木屑加麸皮瓶栽银耳技术,彻底改变原来的瓶栽方法,进行900多次的试验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银耳出耳与开片的技术难题,单产较段木栽培提高二十倍,这是第二次突破。

      第三次突破是1979年姚淑先用棉籽壳加麸皮瓶栽银耳试验的成功,摆脱了银耳生产的菌林矛盾,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第四次突破是戴维浩塑料袋替代瓶栽,降低了银耳栽培成本,促进了全国银耳的发展。

      第五次突破是姚淑先历经十五年的研究,选用自然界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作为银耳栽培的培养基,使银耳的营养组成实现了巨大突破。经化验,以中草药作为培养基的银耳其蛋白质、氨基酸、银耳多糖等含量较棉籽壳和段木栽培的银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近来中草药栽培的银耳口感和品质已受到银耳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其市售价是棉籽壳和原木栽培银耳10~30倍不等。中草药栽培银耳的成功,极大地推动银耳产业的发展,目前这种技术已在古田县全面推广。

      作者: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林萝藻教授,河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室研究员贾身茂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